金寨汤家汇 探寻皖西“小延安”的红色文化

2020-07-27 作者:金寨减肥网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出现在金寨汤家汇镇的上方时,整个镇子又开始了蓬勃生机的一天。这里随着历史沉淀下来的、蕴含着的红色文化,也开始迎接游客的参观和探寻。

  汤家汇镇位于皖西边陲、在大别山腹地,被称为安徽省金寨县的“西北门户”。大革命时期,汤家汇镇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度成为豫东南和皖西北红色革命政权和革命武装军事指挥中心,号称当年金寨的红色小延安。

  金寨县诞生过11支红军队伍,只汤家汇小镇就有3支。走在小镇中,可以看到众多留存的革命遗址遗存。这些遗址遗存大都保存较好,价值极高,见证着曾经艰难光辉的革命岁月。一个地方、一处建筑就代表着一段历史,一段往事,后辈在参观游览中体味逝去岁月的同时,也能更加理解新时代。这其中就包括接善寺和胡氏祠。

  把时间追溯到1929年5月6日,党组织发动了丁埠、南溪、汤汇、吴店等地农民,举行立夏节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32师,开创了豫东南根据地。这座有门楼和房屋20间的接善寺,成为了当时豫东南道委、道区苏维埃政府的地址。2005年,接善寺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豫东南道区、商城、赤城、赤南县苏维埃政府各机关曾先后驻此。后来这块土地和鄂东、皖西连成一片组成了鄂豫皖根据地。红32师和兄弟部队发展成为鄂豫皖苏区的红军主力。

  1931年此地划归皖西北道区,革命走向大发展的全盛时期。各地普遍进行了民主建设,青年踊跃参军参战,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土地革命运动;同时胜利地进行了三次反“围剿”斗争,革命政权日益巩固,苏区范围逐渐扩大,革命烽火燃遍整个大别山区。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地方是胡氏祠。这座始建于清末宣统元年,距今有百年的历史的祠堂,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1934年4月16日,红25军、红28军在这里胜利会师。次日,合并成新的红25军,军长徐海东。

  走进胡氏祠内,还会看到墙壁上保留下来的“活捉匪首刘镇华”、“收复皖西北苏区”、“欢迎白军兄弟拖枪哗变到红军来”等当年红军留下的标语。即使现在,依旧能感受到当时红军激情澎湃的革命热情,这不仅仅是标语,更是气魄和激励。

  后来,这支红25军所在的部队成为长征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被誉为“长征先锋”。现在,走进汤家汇,还能在豹迹岩红军广场上矗立着红二十五军纪念雕塑。

  革命时期虽然结束了,但留下很多值得人们传诵的故事。那个特殊的时候,巾帼不让须眉。女性保家卫国的精神让人不禁佩服。

  1935年6月下旬,部分女同志和少数红军家属共40余人,编为一个妇女排,其中大部分是老弱病残和孩子。妇女排以“天当被子地当床,野果野菜是食粮”的气概,掩护红军伤病员,在革命最艰苦的时候,坚持了三年艰苦的游击战争。

  还有一个故事,听到让人百感交集。有一次,敌人趁大雪封山的时候搜山,一位女战士为了不让襁褓中的孩子发出哭声,暴露战友的目标,她把孩子紧紧的捂在怀里,等敌人撤退后,孩子早没有了气息

  幸福来之不易。如今游客到访这里,还可以看到当年红军亲手栽种的桂花树。已近百年高龄的大树,依旧枝繁叶茂。红军在这里住过的床铺、穿过的雨衣,依旧原貌保留。似乎还能看到当年红军战士战斗之余,聚集在一起学习马列主义的场景。

  革命的精神以另一种形式传承了下来。金寨汤家汇红色小镇,这里的红色文化和红色底蕴,对得起皖西“小延安”这个称呼。

  “2018全域旅游看安徽”是由安徽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携手新华通讯社新闻信息中心举办的一次主题采风行活动,向全国游客展示安徽各地的特色文化,让游客们感受到安徽山水诚邀大家启程入皖的决心和热情。本次皖西线路,以“红色旅道”为亮点,向游客们展示皖西的历史文化。